關閉

澳際學費在線支付平臺

教育的核心是什么?

剛剛更新 澳際教育 編輯: 瀏覽次數(shù):3821 移動端
2016年8月,里約奧運會400自由泳比賽中,孫楊0.13秒之差敗于澳大利亞選手霍頓,獲得銀牌,瞬間,媒體鋪天蓋地報道襲來,所有的標題,都在講述著一件事情:孫楊失去了金牌。

這些報道讓人不得不大跌眼鏡,因為如果我寫,一定會說,他得到了銀牌,畢竟銀牌已經很棒了,何況在此之前孫楊因為骨折耽誤了訓練,之后每天早起而且不停的惡補,就是為了奧運會能拼盡全力的比賽。

何況,本來比賽就不是為了別人,奧運精神更不是只為名次,為何要以冠軍論英雄呢。

事后,孫楊接受采訪,淚流滿面,哭的一塌糊涂,哭的讓人揪心,仿佛靈魂要被哭出來。

我不知道一個硬漢為什么會哭,但我明白,一定是他足夠傷心或足夠委屈,才會在這么多人面前流淚。

每個比賽都去爭奪第一名,真的那么重要嗎?

原來我在讀書的時候,長輩總跟我講木桶效應:他們不停的強調著我們一定要注意短板,有短板是裝不了太多水的,所以,一定要全面發(fā)展,可是,現(xiàn)在這個世界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并不是。

我們會發(fā)現(xiàn),如果有短板,完全可以通過傾斜桶去保留更多的水,完全可以找一個更大的容器把自己放進去,也可以找一個木匠做一個密封套。

你會發(fā)現(xiàn)無論是牛人還是大公司,都會有自己短板,有短板的時候不是要全力去把它變長,而可以用合作的方式取長補短。

慢慢的我們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缺的根本不是第一名,要的不是全面發(fā)展,需要的,是你是否不可替代。

這些年,所有的媒體都在報道高考狀元,仿佛他們就是人生的贏家,仿佛考試第一名是人生的最終目標。

但事實呢?

中央教科院在2011年做過一個調查,叫做《上海教育》,里面有這樣一句話:
“我們調查了恢復高考以來的3300名高考狀元,沒有一位成為行業(yè)領袖”


不止如此,他們還有另一個調查結果:

?

調查了全國100位科學家、100位社會活動家、100位企業(yè)家和100位藝術家,發(fā)現(xiàn)除了科學家的成就與學校教育有一定關系外,其他人所獲的成就和學校教育根本沒有正相關關系。

相反,這些年,我們驚奇的發(fā)現(xiàn),一些人,學歷不高,卻靠著自己的一技之長和不可替代性,在這個世界嶄露頭角,他們沒有考過第一名,甚至都不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有些人連學歷都沒有,竟然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著這個世界。

這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這些年,我們總是強調第一名的教育觀,是錯的,我們不停的給學生劃陣營,說這些人是好學生,這些人是壞學生,也是錯的。

每一個學生,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獨一無二性,真正的教育,根本不是發(fā)掘人的第一,而是發(fā)現(xiàn)人的唯一。

隨著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這個世界的分工會越來越細,任何一個人,無論學歷高低,無論讀書多少,只要能在自己擅長的領域里插上一面旗幟,就是第一名,就是冠軍,就應該被關注,被表揚,被重視。

每一個冠軍的背后,都有著更多的人,每個人完成更細的分工,他們也是冠軍,也是自己領域的第一名。

?

就像一部電影的成功與否,不僅是導演的功勞,也有編劇的劇本,演員的投入,還有無數(shù)幕后的工作人員,他們共同做好了本職工作,雖默默無聞,但你能說,他們不重要嗎?

他們也是英雄,雖然不是第一名,但也應該被重視。

愿我們的教育里,少用第一,多用唯一,少的表揚冠軍,畢竟,每一個參與過比賽,每一個堅持到最后,愿每一個努力的人,都能得到體面的重視。

相關留學熱詞

  • 澳際QQ群:610247479
  • 澳際QQ群:445186879
  • 澳際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