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澳際學費在線支付平臺

留學生選校只看排名靠譜嗎?

剛剛更新 澳際教育 編輯: 瀏覽次數:2437 移動端
“酒香不怕巷子深”,高傲的英國大學面對排名曾經不屑一顧,潛臺詞是說,你來我們大學說明你有眼力,不來說明你層次不夠。
后來迫于市場壓力,也開始使用“第三方標準”對自己的院校和專業(yè)給予定位。
當然,哪個排名系統(tǒng)對自己有利,就用哪個。
比較理想化的一種模式是,針對英國大學也有一個“大眾點評”,里面分門別類地列出與學生相關的學習、生活、實習、文化環(huán)境等不同側面,由學生填寫自己的真實感受、評價,這種偏主觀的“排名+評價”體系或許更能切實地幫助學生選擇英國的大學。
可惜理想與現(xiàn)實仍然存在差距,需要專門機構做專業(yè)調查,工作量極大,英國政府還沒有這個力量做。
為了做英國大學學術實力排名—— REF(Res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過去叫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RAE)。
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北愛爾蘭等四個區(qū)域的教育基金會和機構(半官方組織)聯(lián)合評估,每六七年出臺一次結果。
作為英國大學官方普遍認可的唯一排名系統(tǒng),這已經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把英國大學也折騰得夠嗆(估計與國內曾經的“985”、“211”,如今的“雙一流”評比一樣費事),再深入學生搞調查,應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英國大學絕大多數是公立院校,“體制內”的優(yōu)越感強、文化底蘊深厚,在留學市場上的表現(xiàn)也曾經很清高,一度公然宣稱,不承認什么排名不排名的,實在要找參照物,會理直氣壯地向咨詢者說一句,“我們和牛津、劍橋差不多?!?br /> “酒香不怕巷子深”,高傲的英國大學面對變化的市場曾經不屑一顧,潛臺詞是說,你來我們大學說明你有眼力,不來說明你層次不夠。
而紛繁復雜的留學市場,仍然存在大量信息不對稱的情況,學校選擇方面總還是有個標桿、排名才好。
這種需求不限于中國大陸,即使在新加坡、日本等相對發(fā)達的國家也是一樣的。
畢竟教育作為特殊的服務業(yè),需要口碑的支撐,而口碑的體現(xiàn)在哪里呢?
排名當然是最直接、最方便的衡量標準。
商業(yè)媒體(《泰晤士報》、《衛(wèi)報》等)早早地抓住了大眾的心理,出臺了各式各樣的排名體系,依靠媒體特有的傳播能力,對讀者強大的示范效應,鋪天蓋地、席卷八荒。
通過商業(yè)運作,英國《泰晤士報》(Times)、《衛(wèi)報》(Guardian)幾乎成為英國院校、專業(yè)排名的風向標,完全搶了REF的風頭,把官方踩在腳下。
耗費巨大人力、物力的“官方”排名,直到今天,了解的人也是寥寥無幾。
把Times 2016英國大學排名和REF 2014排名(最新)做個比較,從兩個榜單前30名英國院校做分析,可以看出,所謂排名最領先的30所大學重合度非常高。
這從一個側面說明Times的學術“范兒”比較濃,更看重英國大學的研究成果。
《衛(wèi)報》(Guardian)排名則另辟蹊徑,視角多來自于學生感受。
Times更是推出了“世界大學排名”等驚世駭俗的排行榜,似乎要把全球大學都納入它的評價體系。
商業(yè)機構的炒作,使得曾經孤芳自賞的英國大學,也開始使用“第三方標準”對自己的院校和專業(yè)給予定位。
當然,哪個排名系統(tǒng)對自己有利,就用哪個。
但這樣一來,你會發(fā)現(xiàn)英國大學排名的不確定性反而越來越大了。
世界排名進前20的,在英國排名這邊也就30出頭;Guardian排在前15,Times可能也就第40位。
根據個人十幾年的從業(yè)經驗,我認為,“世界排名”是個偽命題,盡管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市場,很多學生最看重這個排行榜。
美國大學與英國大學放在一起比較,總覺得風馬牛不相及。
再把中國大學也摻進去,把國內的大學說成前50、前100的世界名校,那為什么清華、北大成班建制的學生還要往美國跑呢?
不出國就能在國際50強的學校讀書,出國去讀一個世界100-200位的美國大學有意思嗎?
另外,英國大學排名中的一些參數與咱們中國學生沒有半毛錢關系。
比如《衛(wèi)報》排名中的8個參數中的兩個:Value added score/10 (學生升值率)和Career after 6 months(畢業(yè)生就業(yè)率)。
前者是作為教學有效性的參考,將在讀學生的目前成績與入學成績進行比較得出的比值,總分為10分,但這一點感覺有些“小兒科”,特別是在英國學制框架內,成績提高無法作為衡量標準,同時,與咱們中國的學制差別巨大,無法對咱們中國人的擇校產生影響。
后者是畢業(yè)生在6個月之內找到應屆生崗位工作,或者在6個月之內繼續(xù)深造的比率,其中參照的就業(yè)信息估計99%是英國人或歐盟學生的,中國學生畢業(yè)后絕大部分回國,信息采集非常困難,也就是說,就業(yè)率再高,也與中國學生無關。
這樣看來,除了看大學或專業(yè)在英國的排名外,還要注意分析每一個參數中大學所占的權重,如果某個學校只是學生升值率和就業(yè)率高,那我覺得這個學校未必符合中國學生的要求。
換句話說,我們要剔除與中國人無關的參數后,再看我們挑選的學校是否表現(xiàn)優(yōu)異。
從這個意義上看,我建議關注一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學生體驗調查2016年度(Times Higher EducationStudent Experience Survey 2016),通過更精細的分類,從學生視角關注英國大學的“存在感”,看看是否符合自己追逐的目標。
?
  • 澳際QQ群:610247479
  • 澳際QQ群:445186879
  • 澳際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