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大學商學國貿雙碩士畢業(yè),現居澳洲,在澳學習生活15+年,從事教育咨詢工作超過10年,澳洲政府注冊教育顧問,上千成功升學轉學簽證案例,定期受邀親自走訪澳洲各類學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新聞列表> 香港政府放寬沿線國家簽證政策
中國香港為了更好地銜接一帶一路的政策,放寬了沿線國家的政策,這次放寬有什么好的影響呢?跟著小編來看看吧!歡迎閱讀。
香港為融入“一帶一路”出奇招,放寬沿線國家簽證政策。
前不久,香港特區(qū)政府入境事務處(入境處)處長曾國衛(wèi)表示,特區(qū)政府將審視放寬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就業(yè)、求學、等方面的簽證要求,以便更好地引進沿線國家的人才。
曾國衛(wèi)指出,香港特區(qū)行政長官梁振英早前于2017年《施政》中公布,特區(qū)政府將審視放寬對相關國家的簽證要求,以促進香港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交流。
放寬沿線國家簽證政策
曾國衛(wèi)表示,特區(qū)政府已經與就雙方的互免簽證安排達成共識,持有效香港特區(qū)和白俄羅斯國民護照訪客將可享相互免簽證入境待遇,每次逗留不超過14天。他期望盡早完成相關程序,早日實施互免簽證安排,為兩地訪客提供更多旅游便利。
“同時,特區(qū)政府也正計劃放寬對國民的簽證安排,容許他們申請到香港工作和求學。有關的新措施預計于本年第一季實施。我們會繼續(xù)研究有否其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適合進一步放寬有關的簽證安排。”曾國衛(wèi)說。
另外,入境處預計于今年第二季推出“旅客自助離境服務”,讓符合資格并持有有效電子旅行證件的訪客,可以無須預先登記而使用“e-道”(自助出入境檢查閘機)辦理自助離境手續(xù),進一步提升通關效率及各口岸的整體處理旅客能力。相關人士認為,這一安排將為與香港有密切關系的經濟體的居民帶來更多旅游便利,加強彼此在商業(yè)、社會及文化方面的交流。
推進交流活動吸引人才
放寬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就業(yè)、求學、旅游等方面的簽證要求是香港為引進這些國家的人才采取的舉措之一。除此之外,其他的交流互動措施也有利于各自之間的人文交流,吸引人才赴港。
例如2017的《施政報告》提到,特區(qū)政府會在今年起組織“一帶一路”推廣團,到、、、等有潛力的國家宣傳推廣“一帶一路”有關項目。特區(qū)政府會繼續(xù)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推動合作和交流,增加本年到內地“絲綢之路”沿線的學生交流團名額至5600名、增設“‘一帶一路’印度尼西亞”,下學年也會有兩個以私人捐款設立的馬來西亞及“一帶一路”獎學金。
不僅如此,入境處將繼續(xù)到海外推廣各項人才入境計劃,爭取世界各地的人才到香港發(fā)展,為香港經濟作出貢獻。其中,入境處推出了“輸入中國籍香港永久性居民第二代計劃”,自2015年5月到去年底共收到417宗申請,其中235宗獲批。“獲批申請人主要來自、、、及。他們持有工程、金融、資訊科技及設計等專業(yè)的相關學士或碩士學位,部分申請人更具備相關行業(yè)的工作經驗,能為香港補充人力資本?!痹鴩l(wèi)介紹道。
多管齊下參與“一帶一路”
“香港特區(qū)政府繼續(xù)全力支持‘一帶一路’倡議,憑著‘一國兩制’及其他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超級聯系人’作用,并且配合國家和內地企業(yè)走出去的策略,為青年人創(chuàng)造機會,也為未來數十年的社會和經濟發(fā)展添加動力。”在發(fā)表2017年《施政報告》時,梁振英這樣表示。
事實上,除了在放寬簽證、吸引人才方面推出舉措,香港還通過多管齊下的方式讓自己盡可能地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并從中扮演重要角色。
梁振英表示,香港可以利用“一帶一路”和兩地基金互認安排帶來的需求,進一步拓展人民幣業(yè)務?!耙粠б宦贰毖鼐€地區(qū)對專業(yè)服務需求殷切。香港可配合倡議,為沿線國家提供培訓,港鐵學院正與幾個國家的鐵路營運者初步探討。
此外,香港可以為亞投行在項目融資、發(fā)債、投資、財務管理及外匯管理等方面提供支持。亞投行已正式邀請香港加入成為成員,特區(qū)政府期望于今年年中前完成相關程序。
數據顯示,從國際貿易地出口目的地看,2016年12月香港輸往亞洲的整體出口貨值上升13.8%,高于整體出口升幅。中銀香港高級經濟研究員蔡永雄指出,香港出口以往過度依賴歐美市場,近幾年來開始不斷拓展亞洲周邊國家和地區(qū)及東盟市場,這些地區(qū)經濟潛力巨大,進口需求旺盛。隨著“一帶一路”建設進一步推進,相信香港出口貿易會更多從沿線地區(qū)受益。
立即咨詢Amy GUO 經驗: 17年 案例:4539 擅長:美國,澳洲,亞洲,歐洲
本網站(m.innerlightcrystal.com,刊載的所有內容,訪問者可將本網站提供的內容或服務用于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以及其他非商業(yè)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時應遵守著作權法及其他相關法律規(guī)定,不得侵犯本網站及相關權利人的合法權利。除此以外,將本網站任何內容或服務用于其他用途時,須征得本網站及相關權利人的書面許可,并支付報酬。
本網站內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網站刊登內容,請及時通知本站,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