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澳際學費在線支付平臺

華人澳洲辛勤種菜終成農場主

2013/11/11 11:04:37 編輯: 澳洲 瀏覽次數:1452 移動端
教育部認可院校 澳洲簽證新政 最新院校信息 澳洲高校最新排名
熱門專業(yè)盤點 大學專業(yè)排名 澳洲留學費用 澳洲獎學金
申請碩士留學 申請本科留學 電子簽證辦理 留澳行前指南

  澳大利亞悉尼附近的華人菜園有約300個,供應新南威爾士州90%以上的中國菜?,F年67歲的華人菜農鐘榮直言,菜農青黃不接是現今華人菜園面臨的普遍問題。鐘榮希望有更多來自中國的青壯年補充到華人菜農的隊伍。

  “悉尼菜市場很多蔬菜品種都是廣東菜農引進的。中國菜近年越來越受歡迎,華人不用說,即使是洋人,我敢說,他們每周的晚餐最少會吃一頓中國菜。”——現年67歲的菜農鐘榮如是說

  異國種菜:已有一百多年歷史

  說起鐘榮曾擔任會長的澳大利亞廣東要明同鄉(xiāng)會,悉尼的廣東人特別是肇慶高要、高明人,大概很多人都知道并打過交道。這個同鄉(xiāng)組織和要明人在悉尼種菜的時間一樣悠久,已經有100多年歷史。[免雅思直升澳洲八大]

  對于華人種菜這段歷史,曾在澳大利亞政府擔任華人文化遺產保護專員的趙何膺十分清楚。趙何膺介紹,淘金是澳大利亞兩百多年歷史中很重要的篇章,十九世紀中葉,華人經歷千辛萬苦漂洋過海到澳大利亞淘金,一些人發(fā)達了,更多人未能如愿以償?;剜l(xiāng)之路遙不可及,為謀生計,一些廣東籍華人則干起了老本 行,在當地開荒種菜,由此掀開了廣東菜農在澳大利亞種菜百年史的第一頁。

  在新南威爾士州,到了19世紀末期,亞歷山大地區(qū)已經發(fā)展成為了悉尼的蔬菜種植園區(qū),而當中一半以上的商品菜園就是由來自廣東高要、高明的菜農耕種的。要明人越來越多后,同鄉(xiāng)會便適時成立。

  菜農成功法寶:肯吃苦敢創(chuàng)新

  上世紀50年代末,11歲的鐘榮以學生的身份來到澳大利亞,邊讀書邊打工。鐘榮先在餐館、雜貨鋪打雜,后來又去白人的農場種菜。漸漸地,鐘榮發(fā)現,種菜雖然工作時間長,日曬雨淋,付出的體力也大,但只要肯吃苦,就能取得起碼平均水平的收入,而且收入比較穩(wěn)定。上世紀80年代開始,攢得小筆資本的鐘榮開始租地種菜,其后漸漸開始購買菜地,成為農場主。

  除了吃苦,創(chuàng)新也是華人菜農的成功法寶。鐘榮憶及,自己來到澳大利亞的初期,當地只有花椰菜、胡蘿卜、洋蔥等歐洲人常吃的蔬菜品種,根本沒有中國的白菜、菜心等,而且本地人也不愛吃中國菜。今天,在悉尼市區(qū)的一個菜市場,記者看到,西洋菜、小白菜、芥菜、上海青、姜蔥蒜……賣菜檔口的蔬菜品種琳瑯滿目,與廣州任何一個菜市無異。

  這些中國菜,全部來自悉尼郊區(qū)的華人菜園?!斑@些品種都是廣東菜農引進的?!辩姌s得意地說,“中國菜近年越來越受歡迎, 華人不用說,即使是洋人,我敢說,他們每周的晚餐最少會吃一頓中國菜。”

  時代變遷:年輕人不愿種菜

  近10年來,鐘榮和其他菜農都深深感受到成本上漲帶來的經營壓力,土地、農藥、人工,所有的成本都在上漲,而在市場所見,一般中國菜的價格每斤介乎2澳元到3澳元之間,鐘榮說,這個價格和10年前差不太多。

  但相比成本壓力,更讓鐘榮心焦的是“后繼無人”。鐘榮的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都在澳大利亞出生,兩個兒子目前經營著鐘榮創(chuàng)辦的蔬菜批發(fā)公司——沒有下過一天地,沒有種過菜,他們已經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菜農。

  即便如此,在菜農后代中,鐘榮的兒子們所從事的職業(yè),已是和菜園有著最大聯(lián)系了——“后代們接受本地教育,融入本地社會,怎么還會做種菜這種苦工?!辩姌s說,據他所知,同鄉(xiāng)菜農的子女有的做藥劑師,有的做汽車銷售,幾乎沒有一個種菜。另一名菜農伍先生20歲的兒子正在悉尼大學念計算機專業(yè)(立即咨詢),未來接手菜園的幾率幾乎為零。

  等到自己老得種不動了,菜園怎么辦?“到時再作打算吧!”面對這個問題,鐘先生苦笑著“回避”。華人菜農這個職業(yè)會否像淘金工人一樣漸漸成為歷史?這或許只能留待時間來回答。

  更多出國留學最新動態(tài),敬請關注澳際教育澳際澳洲頻道。
  澳新留學咨詢:010-65229780轉 澳新部
  • 澳際QQ群:610247479
  • 澳際QQ群:445186879
  • 澳際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