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澳際學費在線支付平臺

我的哈佛住宿生活

2017/04/05 17:20:00 編輯: 美國 瀏覽次數(shù):317 移動端

  在中國,大家總是這樣介紹我:“這是王可,她是哈佛的畢業(yè)生?!弊钇毡榈幕貞牵骸澳隳苋ス鹱x書,一定是最優(yōu)秀最聰明的學生?!蔽乙恢币詠矶荚谒伎迹簭纳鐣蟊姾兔襟w欽定的世界最好的大學畢業(yè),被界定為“最優(yōu)秀和最聰明”究竟意味著什么?這意味著我是一個學術奇才嗎?這意味著我可以輕而易舉獲得一份報酬豐厚、地位高貴的工作嗎?這意味著我被列為社會精英,智力高人一等嗎?根據(jù)我的個人觀察,許多人都會這樣說,他們的確也這樣對待我。但是,我一直堅信,哈佛本科帶給我的核心價值,既不是學術能力,也不是吸金大法,當然更不是社會地位。我最珍惜的哈佛教育,并不是她世界一流的設施、四處獲獎的教授、高水平的學術討論,而是一個獨一無二的生活機會,讓我在課堂外與一群各不相同、極富才華、胸懷大志的年輕人一起,去學習,去娛樂,去生活——是我的哈佛宿舍生活。
?

  哈佛的確擁有耀眼的學術光環(huán),但是這所大學的瑰寶卻在于它創(chuàng)造了一個活力四射、緊密聯(lián)系的學生群體,這就是哈佛本科教育經歷的核心!幾乎所有的哈佛本科校友都會告訴你,比起師從曼昆教授(N. G. Mankiw)或者薩默斯教授(L. Summers),他們從彼此身上學到了更多的東西。我可以想象你們也許會挑起眉毛,表示懷疑——“怎么可能呢?”怎么不可能呢?哈佛煞費苦心地將她本科2007屆的1650個聰明努力、各賦特色的學生集中在一起,緊湊有序地安排在她獨特的住宿系統(tǒng)中,共同學習生活4年。一旦你了解了這個系統(tǒng)對學生日常生活的深刻影響,你就會明白哈佛本科教育的真正價值所在。
?

  甚至在新生們還未踏入校園時,這個住宿系統(tǒng)就已經悄悄地啟動了。入學前的夏天,新生要填寫一份住宿申請表,內容包括希望有幾個室友、自己的學習特點和社交習慣,以及一堆其他個人問題,來幫助新生主任(Freshman Deans)安排住宿。哈佛學院的新生主任會花一整個夏天的時間,親手篩選這1650份申請表,小心翼翼地將這些興趣和背景不同的學生搭配起來,而不是把相同背景的學生放在一起。這是一件藝術工作。如果不這樣做,一個在田納西州接受家庭教育(Home School)的基督教小孩又怎么可能有機會和一個來自紐約最好的公立中學的猶太正教小孩住在一起呢?華盛頓州一個追求增加社交和教育的中國家庭的女兒怎么可能與一個來自麻省、熱愛拉丁文的白人女孩每日交流呢?一個來自緬甸的留學生又怎么可能生平第一次和一個從墨西哥移民到洛杉磯的女孩成為朋友呢?
?

  每個新生都和幾個室友一起住進哈佛園(Harvard Yard)里的17棟新生宿舍樓中的一套房子。這些宿舍樓只有大一新生可以進入,每幢樓有好幾個單元入口,每個單元都有一個舍監(jiān)(Proctor)專門進行管理和監(jiān)督。這個舍監(jiān)往往是哈佛的研究生或者職員,就住在單元入口的房間里。舍監(jiān)的職責主要是通過組織社交聚會和給予生活和學術的輔導來創(chuàng)造一種和諧的團體氛圍。因此,從新生踏入房間的第一天起,舍監(jiān)就成為了學生群體的一部分,學生們有一位每周7天、每天24小時住在一起的生活顧問。
?

  在新學期開始之前有迎新周的活動,新生可以選擇地參加各項迎新活動??蛇x的迎新活動豐富多彩,有為熱愛藝術的新生提供的藝術活動,為喜歡社區(qū)服務的新生提供的都市活動,為熱衷戶外運動的新生提供的戶外活動;對于國際留學生,也有強制參加的留學生活動。學生還有機會參加宿舍衛(wèi)生小組,通過打掃宿舍小賺一筆。我就參加了這個小組,并且在我賣力地刷馬桶和地板時熟悉了這幫組員,與他們建立起深厚的友誼。
?

  迎新周,也被我們戲稱為哈佛營,它為新生提供了一個互相認識,適應宿舍和了解哈佛的機會。比如,如果我要掛科了應該怎么辦?如果我想家了怎么辦?圖書館怎么用?當然,我們也有很多社交活動——比如冰淇淋狂歡和“初次親密”舞會(First Chance Dance是新生們第一次尋找男女朋友的機會,畢業(yè)時有一場“最終幻想”舞會,即Last Chance Dance)。事實上,大一一整年都感覺像是一場連續(xù)不斷的迎新活動,因為總是有各種各樣的社交活動讓大家加深相互認識。每個宿舍單元幾周一次的小聚也加強了宿舍圈的集體認同感。來自一個幾乎全是白人的小城鎮(zhèn)高中,我生平第一次結交了很多非裔和拉美裔的朋友。我既認識了在紐約上東區(qū)曼哈頓長大的公子名媛,也認識了第一次來到美國的、因家里無法負擔學費而接受全額資助的留學生。
?

  大一時我很幸運地被安排進了一個小巧溫馨的宿舍,格里諾(Greenough)。我喜歡穿著睡衣在過道里晃悠,跑到男生宿舍區(qū)和朋友阿詩文和馬特一塊兒討論經濟學或者閑聊。阿詩文是一個來自紐約的印第安美國人,馬特則來自新罕布什爾的一個小鎮(zhèn)。我喜歡在新生餐廳(跟《哈利?波特》里面的餐廳幾乎一模一樣)里逗留4個小時,跟朋友們討論政治、教授或者薩默斯校長又怎么搞得與全體教授對抗起來。我喜歡和舍監(jiān)、舍友們坐在客廳里,品嘗新鮮出爐的糕餅,大聲抱怨期中考試。這些都是我難以忘懷的大一回憶——這段奠定了我人生最堅定友誼基石的時光。
?

  大一快要結束時,學生們自由選擇和另外7個同學形成一組,參與到分配新宿舍樓的抽簽系統(tǒng)中去,通過抽簽將每一個小組隨機分配到11棟高年級住宿樓中,度過余下的3年哈佛時光。在凌晨的時候,決定我們未來宿舍命運的神秘信封被悄悄地塞進寢室門縫。接到住宿樓分配結果通知的那天簡直是一場盛大的儀式,大一學生就在餐廳里瘋狂慶祝。每一棟住宿樓都給“大一畢業(yè)生”發(fā)一件特別的樓衫,歡迎新成員。那天我們小組在餐桌上手舞足蹈,披著樓旗,穿著樓衫,頭頂樓帽?!皻g迎加入埃利奧特樓(Eliot),哈佛最好的宿舍樓?!币粋€高年級女生邊扔給我樓衫,邊朝我喊道。至此,我已經不僅是一個哈佛的學生了,我還是埃利奧特樓的成員。
?

  哈佛的住宿制受到牛津和劍橋大學系統(tǒng)的啟發(fā)。不同的是,每一棟樓僅僅承擔住宿的功能,而不是一個大學的學術分部。大多數(shù)的住宿樓都建造于1930年代。當時的校長阿布特?勞倫斯?洛厄爾決定創(chuàng)造一個新的本科住宿系統(tǒng),不僅能豐富學生的生活經歷,也能通過抽簽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平等地被分配到各個住宿樓中,每棟樓有自己鮮明的特色。在哈佛,有超過97%的本科生都住在宿舍樓中。埃利奧特因為她窗外極其美麗的查爾斯河畔風光和春季豪華舞會而富盛名。每一棟樓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優(yōu)勢,但是每一個學生都覺得自己的宿舍樓是最好的。為什么呢?
?

  因為這個住宿系統(tǒng)的魅力在于,它讓學生們對自己的宿舍樓產生強烈的認同感。每一棟樓都有兩個“家長”(Master)——一個哈佛終生教授及其伴侶。我的“家長”是里諾?培爾堤萊和他的夫人安娜?本斯特德。里諾是一個意大利人,他是意大利文學的教授;安娜是英國人,在波士頓一家廣播電臺工作。那個夏天,里諾記住了整整100個新加入學生的名字和面孔。正因為這樣,在我們拖著行李箱進入埃利奧特那天,他才能站在入口處,一個個叫出我們的名字,熱情地迎接我們。里諾和安娜就住在埃利奧特旁邊的一棟小樓里,在那里經常舉行美妙的茶會。樓里也有一群跟我們住在一起的導師(Live-in Tutors),他們通常是哈佛各個研究院的博士研究生。他們的職責在于給予我們關于本科學習、申請研究生和找工作的建議和指導。假如我準備本科畢業(yè)后,申請法學院的研究生項目,我就可以尋求法律預科的導師;如果我想去申請一份在法國實習的資助,我就會去找助學金導師。這些導師也是我們的朋友——我們經常一起在餐廳里用餐。
?

  每一棟宿舍樓也有自己獨具特色的餐廳,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公共場所。埃利奧特的餐廳是一個優(yōu)美高貴的傳統(tǒng)大廳,有雕刻的墻壁,精美的吊燈,長長的橡木桌子面朝著外面的石階。大家都非常喜歡瑪麗娜,她是一個親切的波蘭女人,每天給我們刷飯卡并溫柔地告誡我們要好好注意身體。我早上喜歡吃一個煎蛋,跟廚師們拉幾句家常,他們常常給我的蛋卷里塞很多火腿。大家都喜歡在餐廳里聊天,晚上我們也會帶著作業(yè)坐到橡木桌前。我在哈佛印象最深的幾次談話都是在餐廳寫作業(yè)時發(fā)生的——跟一群累壞了的朋友們一起在這個溫暖的餐廳里閑聊真的很神奇。你會感覺到你不是孤身一人,而是屬于一個更大的群體。每當我懷疑自己時,正是這種感覺鞭策我繼續(xù)前進。在這兒,我總能找到一群在餐廳里奮斗、寫作論文的朋友,和他們一起熬夜碼字,拼湊著第二天就要交的8頁紙的哲學論文。第二天早上,經歷了一夜9個小時的鏖戰(zhàn),我輕松地跟才進來吃早餐的朋友們打著招呼,臉上掛著疲憊的勝利微笑——他們總是拍一下我的背以示祝賀。
?

  在哈佛遇到其他學生,無論什么時候我都會大聲說出我的名字,我的宿舍樓,再問她/他住在哪棟樓里,然后開一個關于那棟樓的玩笑。哦,亞當斯樓(Adams)?真可憐,你們餐廳里總是有大一學生來混飯。哦,馬瑟樓(Mather)?真可惜你們的宿舍是學校里最難看的。不過,誰有資格說咱埃利奧特樓不好呢?嘿嘿。住宿樓給我們提供了很多只有“圈內人”才明白的笑話,還常常隱藏著宿舍間一場場形式上的明爭暗斗,希望證明自己的宿舍樓最好。有的宿舍樓甚至會向另外的樓發(fā)動“戰(zhàn)爭”。有一年,埃利奧特樓偷了亞當斯樓古色古香的中國鑼,亞當斯樓馬上奮起反擊,把埃利奧特樓的旗幟給偷了。又有一年,鄧斯特樓(Dunster)的學生在他們一年一度的烤山羊派對后,把吃剩的山羊骨架扔到埃利奧特樓的垃圾箱里,企圖嚇唬我們。當然,這些都是善意的取樂,往往增強了我們對自己宿舍樓的認同感。
?

  這個住宿系統(tǒng)還是我們參與哈佛社交生活的一個重要渠道。除了每個宿舍樓內部的活動,學生還可以到其他宿舍樓參加活動。每個周末,一些學生就會在他們的宿舍樓客廳里舉行派對,哈佛也經常從學生社交基金撥款加以贊助。有的客廳甚至被稱作派對客廳,經常引來大批學生。我和室友們,就很癡迷于派對。我們常常計劃著先去埃利奧特樓的這個派對,再去卡博特樓(Cabot)的那個派對,然后再和朋友們到柯克蘭樓(Kirkland)的另一個派對來結束一個夜晚狂歡。宿舍樓的派對都是通過口口相傳,或者通過宿舍樓的郵件名單來傳播的。每一個宿舍樓的成員都在這。
?

立即咨詢

相關留學熱詞

  • 澳際QQ群:610247479
  • 澳際QQ群:445186879
  • 澳際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