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大學商學國貿雙碩士畢業(yè),現(xiàn)居澳洲,在澳學習生活15+年,從事教育咨詢工作超過10年,澳洲政府注冊教育顧問,上千成功升學轉學簽證案例,定期受邀親自走訪澳洲各類學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新聞列表> 德國留學飯桌上看兩國教育
留學德國,光是在飯桌上就可以明顯的看出中德兩國教育的差距。中國人重視吃飯,德國的家長也關心孩子一天飲食,但跟中國父母相比,真是天壤之別。德國人在吃飯這件事上的態(tài)度和作法,體現(xiàn)了德國兒童教育學的一個核心目標:培養(yǎng)孩子獨立思維的能力。
中國人重視吃飯。家長對孩子的愛,尤其體現(xiàn)在吃飯上。首先是讓孩子多吃,不分青紅皂白,使勁喂,只要孩子多吃就好,自古如此。中國父母喂孩子吃飯,小時候在自己嘴里嚼軟,再喂進嬰兒口中;稍大之后,一勺一勺喂;再最后是一筷子一筷子喂。經(jīng)??梢娮婺付酥?,四處追趕孫兒喊叫著喂一口飯。父母可以挨餓,但孩子碗里肉一口都不能少,能看著孩子咂嘴吃香,父母心里更是甜如蜜糖。
德國的家長也關心孩子一天的飲食,但跟中國父母相比,真是天壤之別。德國人從不硬逼孩子多吃飯,德國孩子從能夠拿得動勺子那一天起,就開始自己吃飯了,即使弄得滿臉滿身,家長也不會去管。而且,德國孩子從上小學一年級開始,每天中午就在學校吃午飯,根本不會有家長跑回家給孩子做飯。家庭貧窮的學生可以在學校領免費午餐。孩子在學校想吃什么不想吃什么,都是自己決定,家長看不見也不知道。
德國家庭吃飯,桌上擺幾樣菜,孩子喜歡吃哪樣或者不喜歡吃哪樣,都由自己決定。德國家長把孩子當做跟自己平等的人,尊重孩子個人的意愿。事實上,幾乎所有德國孩子都不喜歡吃青菜,有的德國家長會要求孩子吃一些,如果孩子堅持不吃,也就不吃了。盡管德國父母也知道青菜的營養(yǎng)價值,但他們絕對不會強迫孩子去吃。德國孩子吃飯,自己說吃飽了,就可以立即放下刀叉,甚至離開飯桌。德國家長不會在孩子說吃飽后,還連哄帶騙地逼孩子多吃幾口才許離桌。
德國人在吃飯這件事上的態(tài)度和作法,體現(xiàn)了德國兒童教育學的一個核心目標:培養(yǎng)孩子獨立思維的能力。孩子吃飯,必須自己決定喜歡吃什么,不喜歡吃什么,或者自己是否吃飽。如果明明沒有吃飽,而是為了貪玩而不再吃,那么過一會兒他就要挨餓,因為那是他自己的選擇,他必須自己承受后果,真正嘗到苦處,下一次就不會重犯。德國人愛說,犯錯誤是一個不可缺少的學習過程,兒童教育學對這一認識尤其重視。德國家長相信,孩子的生活是孩子自己的生活,不管現(xiàn)在還是將來,孩子只能過自己獨立的生活。所以必須盡早培養(yǎng)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與此相反,中國家長則認為孩子年紀尚小,缺乏生活經(jīng)驗,沒有能力做出正確選擇,所以父母必須替孩子做決定。
在這樣兩種不同生活環(huán)境里,德國孩子可能免不了經(jīng)常挨餓,中國孩子從早到晚肚子都飽飽的。德國孩子因為不吃青菜,營養(yǎng)要靠維他命補充,中國孩子營養(yǎng)在飯菜里都吃夠了,要補的只有燕窩和人參。德國孩子從小懂得,自己應該決定要什么,不要什么,是饑還是飽;中國孩子從小明白,大人知道的事情比小孩子多,所以時時處處要聽大人話。德國孩子從小有什么說什么,不想吃就說不吃,吃飽了就說吃飽了,他們有充分的自信,也能得到父母的信任;中國的孩子從小明白,自己說什么也不會被信任,時時刻刻要等待大人的命令。每天都要討好大人,不喜歡吃也說真好吃,吃飽了也說還要吃。
結果,德國孩子長大后,最愛說的一句話是:“我知道,我會”。中國孩子長大后,最愛說的一句話是:“我聽話,我是好孩子”。
Amy GUO 經(jīng)驗: 17年 案例:4539 擅長:美國,澳洲,亞洲,歐洲
本網(wǎng)站(m.innerlightcrystal.com,刊載的所有內容,訪問者可將本網(wǎng)站提供的內容或服務用于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以及其他非商業(yè)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時應遵守著作權法及其他相關法律規(guī)定,不得侵犯本網(wǎng)站及相關權利人的合法權利。除此以外,將本網(wǎng)站任何內容或服務用于其他用途時,須征得本網(wǎng)站及相關權利人的書面許可,并支付報酬。
本網(wǎng)站內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網(wǎng)站刊登內容,請及時通知本站,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