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澳際學費在線支付平臺

美國富人如何調教“富二代”不坑爹

2013/03/28 16:51:43 編輯: 美國 瀏覽次數(shù):288 移動端

在美國,人們欣賞的是靠著自己的智慧和勤奮成功致富的人,對于大手大腳花著爹媽錢的富家子則是不以為然。而且美國社會價值觀不太一樣,豪車豪宅并不是了不起的炫耀本錢,有錢人比較常見,所以美國社會對富二代并不會另眼相看。

這在客觀上造成了一種社會氛圍。由于沒多少人會覺得所謂的富二代們有什么了不起,他們自己也就少了幾許炫富的熱情。沒有人樂意當觀眾,炫富也沒什么勁。再說,美國的富人大多是白手起家,依賴自己的勤奮、努力和知識一步步走上富翁之路,所以他們自己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寄生蟲。

美國很多父母是出了名的狠心,在美國大多數(shù)孩子上高中,有些甚至初中就開始自己打工掙錢,在他們心目中,這是一種社會習慣,18歲以后還在用父母的錢是一種恥辱。

美國的富人在對待孩子的時候尤其狠心。比如,美國有很多富人,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有意識地讓他們和普通孩子沒什么兩樣。在人們感覺中,富人的孩子一定上私立學校,從小就培養(yǎng)貴族作風。實際上,美國千萬身家的富人家庭中,有55%的家庭是送孩子上公立中小學。富人的孩子有很多也要通過修剪草坪,假期打工等勞動來滿足自己的愿望。

美國富人缺少貴族氣,有點“貧民富翁”的味道。在養(yǎng)孩子和教育孩子上很實際,按照富豪們的家庭收入,在孩子身上花的錢簡直說是有點“吝嗇”。但這種“吝嗇”換來的卻是“富二代”的自強,這就是那些富豪能維持幾代人繼續(xù)富有的一個秘訣。

美國有個富翁,他的父親只是一個中學教師,大學畢業(yè)后自己開了一家公司,生意做得很不錯,回來就富了。富翁有7個孩子,最小的3歲,最大的16歲,他們可以吃穿不愁,但沒一個孩子可以從家里拿錢揮霍。富翁告訴孩子:“你們用錢要自己去賺錢,而且不是打掃房間、做做家務這種工作,你們要到社會上去賺錢?!庇谑?,6歲的兒子放了學在家里自己做小餅干,然后到大街上去賣,一個小時可以賺到85美元;13歲的兒子干脆開了一家公司,自己做起了小老板。

美國的父母不是要他們自己掙吃飯錢,而是在工作中體會賺錢的艱辛和努力的重要性。父母不能讓孩子形成這樣的觀念:我可以享受一切,因為我是“富二代”?!案欢笨梢韵硎芤磺?,但在成長中要培養(yǎng)運用財富和進一步創(chuàng)造財富的能力,而不是揮金如土,花天酒地,這樣的“富二代”不僅會坑爹,最后也坑了自己。

這種狠心教育,對于孩子們從小養(yǎng)成負責任的人生態(tài)度,形成獨立的人格,懂得謙卑、自律,追求上進,有著極大的幫助。而父輩的社會責任感更會言傳身教地引領子女走出精彩的人生之路。如今,巴菲特的長子霍華德,從事的就是人道主義事業(yè)——他長期致力于全球反饑餓斗爭。而CNN創(chuàng)始人坦德·特納的五個孩子更是為環(huán)保事業(yè)作出了巨大貢獻,其中保·特納更是被《紐約時報》譽為美國最有影響力的環(huán)保人士。

中國的父母常常難以理解,美國一些超級富豪,寧愿把錢捐出去,也不留給自己的孩子。其實,美國很多富一代的想法,用巴菲特的話說就是:“我希望我的3個孩子有足夠的錢去干他們想干的事情,而不是有太多的錢卻什么都不做?!彼裕绹蝗舜蠖嗖粫o他們留下太多家產(chǎn)。而如果他們不是經(jīng)商的好材料,家族的產(chǎn)業(yè)也不敢輕易交給他們折騰。

根據(jù)一項調查,91%的美國富豪表示他們鼓勵孩子參加慈善活動,這些家庭的孩子中有三分之二的人將自己的錢捐獻給慈善組織。在大富豪家庭,未成年孩子中有45%的人在學習之余去打工,近一半的孩子從父母處得不到零花錢。父母花在孩子身上的錢主要是讓他們體驗生活,而不是買一堆物質的東西令其盡情享受。美國富人文化的一個特征是節(jié)儉超過揮金如土,也有一些富人喜歡賣弄自己的財富,但他們不是美國富人的楷模。

世界第二大富豪、股神沃倫·巴菲特的兒子彼得·巴菲特當年從斯坦福退學,想轉行去做音樂,開始準備和老爸借錢買一套貴一點的音響設備,沒想到被老巴菲特一口回絕,理由是“不想因為錢而破壞親情關系”。這件事讓小巴菲特難過了很久,可是不妨礙他日后成為一位相當成功的作曲家,靠自己的努力過上了富裕的生活。而在老巴菲特把幾乎全部財產(chǎn)捐獻給慈善機構的時候,他還給老爸打電話表示祝賀。

比爾·蓋茨的子女過著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生活,蓋茨沒有給孩子許諾任何遺產(chǎn)。即便是“富二代”里緋聞最多的帕麗斯·希爾頓,也是一個掌管多家時尚企業(yè)的女商人,她創(chuàng)立了自己的品牌,運營著一家摩托車隊,設計了多種時尚產(chǎn)品,拍攝過十幾部電影,出過唱片和書。事實上,她的爺爺巴倫·希爾頓早在2007年就把整個家族97%的財產(chǎn)捐獻給了慈善機構。富裕家庭里的孩子是比普通的孩子有更多的資源,但是和中國的“富二代”的無限風光相比,美國的“富二代”簡直是太失敗了。

美國富人家庭,塑造子女價值觀念成為父母的一個責任,但他們更強調多元化和多樣化。比如,家庭的其他成員、朋友、學校都是塑造孩子價值觀念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且這些家庭還很注重聘用專業(yè)顧問指導子女,以使子女的視野更開闊。

美國富人教育孩子的方式與常人還是有些不同。身價75億美元的巴蒂斯塔認為養(yǎng)孩子最重要的是要讓他們先遭遭罪、經(jīng)歷一些痛苦。巴蒂斯塔教育孩子的高招是讓他們干粗活、干臟活,讓他們了解什么叫勞動和金錢的價值。總的說來,在這一切背后,體現(xiàn)著一個社會的價值觀。

從某種意義上說,如何賺錢?如何花錢?頗能反映一個時代的特點。事實上,在大家熱議富二代問題的背后,隱含著的,是價值觀的沖突,是社會關系的矛盾。而更重要的,我們的富豪們,是時候該認真思考一下,財富到底意味著著什么?

  • 澳際QQ群:610247479
  • 澳際QQ群:445186879
  • 澳際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