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大學商學國貿雙碩士畢業(yè),現居澳洲,在澳學習生活15+年,從事教育咨詢工作超過10年,澳洲政府注冊教育顧問,上千成功升學轉學簽證案例,定期受邀親自走訪澳洲各類學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新聞列表> 英國最后一處煤礦關閉 與煤炭和霧霾說再見
由于煤對空氣的污染等問題,英國在過去60多年間已經逐漸使用天然氣、石油、核能和風能等替代煤炭,打造 后煤炭經濟 。
英國最后一家深層煤礦12月18日正式關閉,標志著 一個時代的終結 。作為重要燃料,煤炭曾與英國工業(yè)革命和帝國國運息息相關。煤炭工業(yè)曾是英國經濟增長的核心,巔峰時期擁有約120萬從業(yè)人員和3000多家煤礦。
然而,煤炭現階段在中國、印度等發(fā)展中國家依然廣泛使用,在推動經濟發(fā)展的同時,也成為空氣污染和溫室氣體的主要來源之一。有觀點認為,借鑒英國多年來在減少煤炭使用、實現能源轉型方面的經驗教訓,有益于相關國家制定針對性措施。
【最后班次】
多家英國媒體報道,這家名為 凱靈利 的深層煤礦地處北約克郡,距倫敦以北320公里。18日,身穿橙色外衣的礦工們結束最后一個班次,走出深達800米的礦井,這家擁有50年歷史、約450名礦工的煤礦正式宣告關閉。
對于煤礦關停的消息,礦工們心情復雜,傷感之余更擔心今后的生計。而英國媒媒體則態(tài)度積極,認為這標志著 一個時代的終結 ,可歸功于英國多年來在能源轉型方面的持續(xù)努力。
曾幾何時,煤炭是推動英國工業(yè)革命的血脈,與大英帝國的國運密切相連。19世紀的英國經濟學家威廉 斯坦利 杰文斯認為,大量廉價和高質煤炭使得英國國力超過歐洲大陸國家和美國。
然而,英國煤炭工業(yè)在20世紀開始逐漸走下坡路,一是英國煤礦無法與海外低成本的對手競爭,二是煤炭逐漸被天然氣、石油、核能和風能替代。
英國國內煤炭產量于1913年達到歷史最高的2.92億噸,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跌至每年2.2億至2.3億噸。1984年至1985年礦工大罷工時期,英國煤炭產量已經低于每年1.3億噸,到去年更是降至1200萬噸。
與此同時,英國深層煤礦數量從1913年超過3000家,逐漸降低至零。到2014年年底,英國僅有數家露天煤礦依然運營。
2014年,英國煤炭消耗量只有4900萬噸,其中四分之三用于發(fā)電站。統(tǒng)計數據顯示,英國去年大約三分之一的電力由燃煤電廠提供。按照英國政府上月宣布的計劃,到2025年將關閉所有燃煤電廠,這意味著英國這一主要經濟體屆時將與煤炭告別,徹底轉入 后煤炭經濟 。
【轉型之路】
在解釋英國為何逐步棄用煤炭時,路透社在一篇專欄中指出, 過去10年,煤炭已經被視為最骯臟、污染最嚴重的化石燃料。淘汰煤炭作為能源來源成為氣候活動家和公共衛(wèi)生專業(yè)人士的首要目標 。
這篇專欄稱,與天然氣和石油相比,煤炭在燃燒中釋放更多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煤炭燃燒除產生汞等有毒物質外,還產生微小顆粒物,危害公眾健康。
根據英國政府統(tǒng)計,上世紀50年代是煤炭使用的一個高峰,此后20年間煤炭用量下降了一半。上世紀60年代后期,鐵路、煤氣制造工廠以及煤礦逐步減少煤炭使用。到上世紀70年代后期,這一范圍擴大到許多家庭和工業(yè)用戶。
上世紀,倫敦和英國其他大城市經常發(fā)生嚴重的霧霾,而在工廠、家庭、鐵路等大量使用的煤炭正是最大污染源。
1952年12月, 霧都 倫敦發(fā)生持續(xù)5天的毒霧事件,空氣重度污染下倫敦居民出現大范圍呼吸困難,造成4000多人死亡,而主要元兇正是燃煤。 毒霧事件 促使政府在1956年通過《清潔空氣法案》,明確在城市村鎮(zhèn)設立 煙霧控制區(qū) ,限定區(qū)內只能使用無煙燃料。
Amy GUO 經驗: 17年 案例:4539 擅長:美國,澳洲,亞洲,歐洲
本網站(m.innerlightcrystal.com,刊載的所有內容,訪問者可將本網站提供的內容或服務用于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以及其他非商業(yè)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時應遵守著作權法及其他相關法律規(guī)定,不得侵犯本網站及相關權利人的合法權利。除此以外,將本網站任何內容或服務用于其他用途時,須征得本網站及相關權利人的書面許可,并支付報酬。
本網站內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網站刊登內容,請及時通知本站,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