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澳際學費在線支付平臺

新加坡國大衛(wèi)生學院研究乳癌女病人.

2017/08/04 06:51:47 編輯: 新加坡 瀏覽次數(shù):339 移動端

  新加坡國大衛(wèi)生學院中乳癌研究的其中一項發(fā)現(xiàn),乳癌患者的存活率跟種族有關,新加坡三大種族中,巫族乳癌病人患癌五年后的存活率最差,只有58.5%,接著是印族(68%),華族的最佳(75.8%)。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wèi)生學院和馬來亞大學醫(yī)學中心研究人員合作,針對在1990年到2007年在新加坡國大醫(yī)院和馬來亞大學醫(yī)學中心接受治療的5200多名乳癌女病人的資料進行研究。其中國大醫(yī)院的病人占了約四成。(獲得更多留學咨詢請咨詢澳際免費在線咨詢顧問)

  他們發(fā)現(xiàn),比較華族和印族病人,一般巫族乳癌病人確診時,年紀較輕、腫瘤體積較大,也屬于較晚期。她們確診時腫瘤直徑的中位數(shù)是35毫米,比華族的25毫米,高出了四成。她們當中確診時乳癌已擴散到淋巴結(lymph node)的占了53.6%,也比華族的42.9%高。即便是同個大小的腫瘤,馬來患者的腫瘤也屬較侵略性和惡性。另外,巫族乳癌患者中沒完成或完全不接受治療的占了兩成,華族只有一成??偟膩碚f,華族患者在以上幾方面的情況都是三個種族中最好的。

  華族婦女患乳癌風險最高

  但新加坡華族婦女患乳癌的風險最高,新加坡癌癥注冊局2006年到2010年的數(shù)據(jù)顯示,每10萬人口中華族有61人患乳癌,巫族是57人,印族是55人。研究人員指出,所有婦女都應該注意,越早發(fā)現(xiàn)患癌、接受治療,效果越好。這項研究的首席研究員蘇瑞福公共衛(wèi)生學院助理教授哈特曼醫(yī)生(Mikael Hartman)鼓勵40歲到50歲的婦女每年接受乳房檢驗,50歲以上的每兩年接受一次檢驗。

  這項研究于今年2月刊登在科學雜志“PLoS ONE”,研究人員相信這是東南亞區(qū)首個針對各種族乳癌患者存活率的研究。參與研究的國大癌癥中心腫瘤血液科高級顧問醫(yī)生李素琴解釋,華族病患較早確診可能是因為有較多人接受乳房檢驗,她們確診時情況較為良好,也比較多會完成治療,因此她們的治療效果較好。

  新加坡國大醫(yī)院乳腺外科高級顧問醫(yī)生姚肇宗副教授建議,我國可根據(jù)不同種族調(diào)整乳房檢驗宣傳方式,例如其他國家選擇通過護士而不是醫(yī)生進行這類宣導工作等。若要降低乳癌死亡風險,姚肇宗鼓勵婦女維持正常的體重指數(shù)(BMI)、接受乳房檢驗,確診后遵循醫(yī)生建議的治療計劃。

  • 澳際QQ群:610247479
  • 澳際QQ群:445186879
  • 澳際QQ群:414525537